目前分類:讀書心得 (2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
品味入門--松浦彌太郎

 

     『 這個人好有品味阿。』那究竟有品味的人是怎麼樣的呢? 

      原本我認為的品味,是指很有自己的一套思考模式與審美觀念,翻了翻這本書,更深一層思考到,品味不只是外表而已,應加以延伸,是選擇和判斷的能力,是自己邏輯思考與感情的呈現,是由內到外散發出來的阿。

      品位是『如何選擇』和『如何判斷』的能力,如果這樣定義它,書的內容其實就是作者做人與做事的思考。

      松浦彌太郎是個高中輟學,曾到建築工地當臨時工,之後到美國旅行感受異地的文化衝擊等等的“特別”的人,“特別”我想是因為他應着自己的心做事,帶著好奇心和努力,因此有很多不同的經歷。而這樣的他在 <品味入門> 裡,雖然寫了很多似乎大家都知道的道理,但因為作者分享真實的自身學習經驗,也讓人更有親切感吧!

      那要怎麼做才會變成有品味的人呢?作者的一些想法可以讓自己也思考,一步一步的磨練成心目中的好品味的人。

列下我覺得很不錯的:

1 . 首先可以有個模範的對象。(不一定是人,也可以是東西)
2.  有可以看到他人優點的眼光。(重視品味不是否定自己以外的人)
3.  真實的自身經驗也是有品味的表現。(不是聽來的看來的,而是親身的體驗)
4.  做個經常與社會連結的人。(這個很有趣,其實讓自己整潔乾淨,讓人看了舒爽也是一種有社會連結的表現)
5.  整理好自己的標準。(標準不是在心中了嗎?不~要清楚明瞭的列出來。像是『早上要做的事』,『睡前要做的事』,『這件事我絕對不做』等等)
6.  嘗試他人推薦的事物。(也是要親身體驗的阿)
7.  做一個會思考的人。(訴諸言語或書寫是個好方法)
8.  以一知萬。(小事就是大事,魔鬼藏在細節裡,這是需要提醒自己的呀)
9.  所有人都擁有『正常』與『異常』的部分。(同意。)
10. 沒有的東西就自己創造。
11. 造訪重要文化財。(現場感受真品,魅力不同。就像音樂要聽現場的一樣。)
12. 如果你認為這個人品味真好,就仔細去調查他都看些什麼,讀些什麼,聽些什麼,這非常重要,例如,當你閱讀隨筆時,發現書上印著讓你感興趣的事,『阿,他手邊放著馬諦斯的畫冊』,你就會知道『他一定每天都看馬諦斯的畫』。如此一來你也會好好欣賞馬諦斯的作品。如果你覺得馬諦斯很棒,接下來就去找馬諦斯都讀些什麼,看些什麼。 我所做的就是這樣的追尋法。(去讀,去聽,去看,發揮好奇心直到你懂得某些事情為止)
13. 如果你認真想改變什麼,就必須要有待在漆黑之中的勇氣,在看不見立足點的地方,一躍而下。
14. 不獨佔。(幸福本來就不該是獨佔的東西,懂得分享才是幸福。)
15. 當難得的機會降臨到你身上時,絕對不能錯失。因此,從平常就要提升自己的及時反應能力,這很重要。

 

 

Hélè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創作課-周芬伶

 

       還記得高中升大學時,對於東海的幻想其中的一段,是常常看一個東海中文系學長的無名部落格,那時候很喜歡看他寫的,來感受當東海大學生是什麼樣呢?之後到了東海,卻沒有去選修文學課,真的很可惜。

       

       這本創作課不只有講如何創作,還說了作者對於文學創作的教學歷程,從三十多年前到現在,學生們及文學界們和社會等等的轉化,這些像是老師上課偶而提起的經驗談,對我讀來感覺像是旁聽時偶然聽到了。原來是這樣阿...。

 

       而重點最想看的寫作,從入門應該怎麼做?到文學需要有的美學素養,文學作品的氣韻和氣勢,不同文體的重點和如何分類,故事的創作精髓等等,這些都有順暢直白的介紹,也讓我這個初學者(或只是興趣好奇者),看完有個初淺的觀念,讓我想默默的拿起筆記錄些什麼,也明白這樣的記錄和文學是有一大段距離的(不會幻想成為海明威),但也更能用新的眼光汲取之後閱讀的文章。

 

 

我喜歡的話:

 

1.後來愛上抄寫稿子,看到好句子就抄下來,抄寫跟閱讀大不同,手抄變慢讀,慢讀變記誦,後來可把好的字活吞下去。

 

2.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有靈光乍現的時刻,作家是那個會提筆把它記下來的人。

 

3.要明白自己想寫什麼?寫出來的是什麼?這是寫作的第一步。

 

4.會寫就會讀,會寫就會說,這三者環環相扣,缺一不可,因為寫帶動思考,跟說話一樣,人一旦開始上台講話,才知道什麼是邏輯,有邏輯就有思想組織能力,如此口條清楚,前後呼應,這跟寫作是差不多的。

 

5.經驗是「迎面而來的事物在腦海裡留下的印象。」重點是留得住的印象。

 

6.跟比自己水準好一些的人長期而密集地通信,信要寫細寫長,我見過很會寫信的人,連e-mail都好幾千,每個字都在應該的位置上,而且有自己的風味。

 

剛好這些話看來都有點勵志的感覺,但是這本書讀來並沒有這麼激勵,感覺像是老師的專業講座,像是旁聽課吧!

 

       

       

Hélè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